早上看了一篇廚餘堆肥的文章,想起一年前興致勃勃做的廚餘堆肥,想說打開來準備倒進土壤裡再繼續讓他發酵。
誰知一開蓋,我內心忍不住驚呼,我們家來了貴客了啊!
(要不是沈太太去上過課,回家與我分享黑水虻,我可能是驚聲尖叫而不是內心驚呼了。)
黑水虻是現今循環經濟中非常重要的一份子, 其應用潛力,包括從幼蟲回收脂肪做為生質柴油和潤滑油應用,回收昆蟲蛋白質做為保健食品、飼料或餌料應用,虻肥做為改善耕地土壤的肥力與物理化學性質的資材,蛹殼能回收甲殼素,純化幾丁寡糖,在工業、農業、醫藥和美容產業上都能應用。
(照片取自農傳媒,如有侵權請告知)
雖然黑水虻幼蟲與蒼蠅長像相相近似,但成蟲沒有進入人類居住環境的壞習慣。繁殖期的成蟲多見於農村的堆肥舍或廚餘桶,城市的垃圾桶、垃圾場,或堆肥場附近。
卵:徑約1毫米,長橢圓形,初產時呈淡黃色到奶色,後期逐漸加深,每個卵團大約包含有500個卵
幼蟲:黑水虻幼蟲體型豐滿,頭部很小,顯黃黑色。表皮結實具韌性。初孵化是為乳白色,大約1.8mm長。幼蟲經過六個齡期,末齡幼蟲(預蛹)身體棕黑色。平均約18mm長,6mm寬,部分個體 可達27mm。
蛹:蛹殼為暗棕色至黑色,為末齡幼蟲蛻皮形成的圍蛹。
成蟲:灰黑翅,口器退化,體長15~20mm,身體為黑色,雌蟲腹部略顯紅色,第二腹節兩端各具一白色半透明的斑點。雄蟲腹部偏青銅色。黑水虻交配的時候,飛翔空中,雄蟲空中從後面抱住雌蟲,落到植物葉片,兩蟲成“一”字形交配。雌性體型較大,雄性瘦小,很容易分辨。
繁殖:黑水虻產卵並不直接產在食物中,而是在有腐爛食物味道附近,尋找合適的縫隙產卵。我常用珍珠板切10公分長條,以白膠黏合,方便黑水虻產卵,也便於卵塊的收集。台灣氣候一年可繁殖10-15代。在適宜的環境中,平均35天可完成一個世代。一對黑水虻可產卵近千粒,從卵到成熟幼蟲,水虻個體增長近4000倍。
餵食:黑水虻幼蟲在自然界以廚餘垃圾、動物糞便、動物屍體或堆肥等腐爛的有機物為食,可以將食物高效轉化為自身營養物質,是自然界碎屑食物鏈重要一環。豆渣、酒糟、腐爛的蔬果,都是很好的食物來源。
黑水虻成蟲,口器退化,但仍然需要喝水,可放置植物花木盆栽,經驗中以醉蝶花、玉米最受歡迎。或安排有浮萍之水盆,浮萍是為防其喝水時溺斃。黑水虻能夠有效地減少糞便堆積、糞便臭味,防止家蠅滋生等,是自然界碎屑食物鏈的重要環節。是值得開發的資源昆蟲和環境有益昆蟲。 幼蟲和蛹是動物很好的飼料原料,營養豐富。適口性佳,雞鴨豬狗魚都喜歡。甚至如果養殖豆渣的蟲,甚至於可供人類食用。
(照片取自農傳媒,如有侵權請告知)
其飼養方法如下:
設備:黑水虻的飼養場地,最好光線直射充足,通風良好的地方。需有成蟲交配網產卵網室,及防鼠的幼蟲飼養室。台灣可周年飼養。
飼料準備:先把餐廚垃圾用粉碎機粉碎。若粉碎後的飼料含水過高,可先濾乾至含水率60~70%,也可用鋸木屑或麥麩調濕度約60%左右。`
成蟲飼養(10天):蛹期須有乾草堆供其羽化。成蟲只要植物和水。黑水虻成蟲飼養是整個黑水虻養殖配套技術的關鍵。只有養好成蟲,才能獲得大量的蟲卵。
成蟲室及產卵箱製做
黑水虻成蟲期會飛翔,所以要有防逃設施。寬2米長3米高2米立體架子,外面套上泥龍網或鐵窗沙,留一個便於人員出入的門。內部放一張接卵桌,項部接裝自動噴霧器(手壓式也可)。桌上放一個或多個誘集收卵盤,在自然光下(成蟲交配需要太陽光的刺激),太陽光可遮蔭的30~40%,成蟲期不吃食,只需要植物葉片上的水分。
產卵工具:瓦楞紙或珍珠板製成集卵器,放在飼養桶飼料上方10公分處。
孵化期(4天)把卵塊放置在少量飼料之容器進行孵化。
幼蟲飼養(15天)剛剛孵化的小幼蟲體色為乳白色,逐漸長大變灰白、褐色、黑褐色。
等到蟲體色變為黑褐色時,開始不吃食往上,往乾燥的地方爬行。
培養箱:養殖箱可以用二格籃,上置細紗布,便於通氣排除多餘水份。
黑水虻的成蟲喜光,光線不足的狀態之下不會進行交配的行為。
為了迎接這些不請自來的小貴客們,我們搞了一下午幫黑水虻做了一個成蟲的家。

希望你們能在這裡好好的生活下去阿阿!!
5/10(四)
發現第一隻成蟲
5/12(六)
早上觀察有五隻,這兩天陸續撿了一些準備化蛹(或是已經化蛹)的丟進繁殖箱。
5/13(日)
晚上回來發現15隻成蟲,另外有一隻在我掀桶子的時候逃獄成功~
5/15(二)
空間不夠做了新家。
5/22(二)
一個禮拜了,不見任何交配行為或者產卵。反倒是隔壁的堆肥桶一天到晚有野虻飛來飛去,於是乾脆開門放飛,讓他們自己來產卵😎
懶羊羊